查看原文
其他

【专题】我,活在阿姆斯特丹:阿姆斯特丹运河

1/6图片工作室 丈量城市 2021-07-06

文 | 宋婷    摄影 | 李忠  王建华  何锋


荷兰首都阿姆斯特丹,是世界上著名的金融商贸和文化之都,同时也是欧洲最特别的运河之城,因其河网密布的特点被称为:「北方的威尼斯」。阿姆斯特丹因运河脉络带来发展契机,运河的形成发展也影响着城市格局和形态,构建出世界范围内极其独特的「城市—运河」体系。



20世纪70—80年代,由于城市的发展转向新区,阿姆斯特丹旧城活力开始衰退,市区经济萎缩日益严重,社会治安逐渐恶化,阿姆斯特丹成为了「问题城市」,「我活着从阿姆斯特丹回来了」成为当时公众对阿姆斯特丹的广泛认知。



政府重振城市活力的举措中,

「以人为本」的运河区复兴战略,

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促进了城市品质提升,

增加了居民生活幸福感,

最终实现了「我活着从阿姆斯特丹回来了」

到「我,活在阿姆斯特丹」的成功转型。



国家:荷兰

区位:北荷兰省阿姆斯特丹市

坐标:52°22'23"N, 4°53'32"E

城市人口:155万(2018年)

特色:挖掘运河特色造就城市魅力



阿姆斯特丹运河发展史





14—15世纪:以河围城


运河开凿以后,主要承担城市护城河的功能,阿姆斯特丹整个城市,以半圆形的单曲运河为城市边界。城市范围虽然极小,但已经从1275年始建时期的河上水坝聚落,转变为真正意义上的城市。





16—17世纪:运河肌理


16世纪荷兰的独立,促进了城市的发展,由于人口激增和出海航道的强需求,阿姆斯特丹在16世纪末—17世纪,出现了第一次大规模扩张,成为当时欧洲最大的港口、最繁荣的商业和金融中心。

在一个半世纪内,

通过城市规划,

阿姆斯特丹将原护城河改建为运河,

以其为核心向外围平行开凿三条运河。

依托环状的运河体系,

阿姆斯特丹形成了半圆形城市格局,

运河和城市融为一体。





19—20世纪:强化运河


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阿姆斯特丹迎来第二个主要的城市扩张时期,开通了莱茵运河和北海运河,新的运河体系,给阿姆斯特丹带来更大的贸易市场,阿姆斯特丹的商贸功能也进一步被强化。







1「格局约束」造风情





20世纪80年代末,

在城市居住和工业外迁的进程中,

政府对整个运河体系实行了全面保护的措施,

将运河遗产完整的保留,

且不允许随意对城市格局进行改变。



2006年起,

阿姆斯特丹市,

为其17世纪的古老市中心,

积极争取世界遗产的地位。

得益于政府长效化、动态化的保护机制,

17世纪运河环地区

(Canals of Amsterdam,

包括Prinsengracht,Keizersgracht,

Herengracht和Jordaan在内)

于2010年成功进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基于遗产保护的底线控制,

黄金年代建成的运河体系完整保留下来,

独特的城市格局也得以保存。

以此为基础,

运河区由原本的工业和商贸中心,

逐渐转换为景观、生态、

文物保护为核心的历史文化街区,

在得到严格保护的同时也重新获得活力,

成为一座鲜活的城市博物馆,

在世界城市中独树一帜,

引起了广泛的国际关注。



现在,

运河区已经成为阿姆斯特丹最重要的城市风景线。





岸线即休闲



运河城区全面保护的同时,

也在社会住宅体系保障下,

保持着较高比例的社会住宅,

居民可以继续享受,

运河环的独特生活和工作环境。



种类多样的游船,

数量繁多的桥梁,

以及开放丰富的运河沿线公共空间,

都集聚了大量的人气。



即便是冬季,

运河城区游客也络绎不绝。






2「用地约束」成特色





历史上因用地限制和居民贫穷而催生的船屋,

在阿姆斯特丹运河沿线形成特色「住宅区」。



在城市复兴过程中,

部分船屋保留原居住功能,

其他多数旧船屋,

由「住宅」改建为小型博物馆、酒吧、

画室以及特色民宿,

成为阿姆斯特丹的又一个城市文化符号,

甚至,

形成一种新的传播力品牌。





居住新模式



在20世纪80年代,

旧城的东港区进行了棕地再开发,

由黄金时代的港口功能转换为居住功能,

建成高密度、小街道组织的紧凑布局住宅群,

对欧洲近代住宅区的发展,

起到了重大的启示和推动作用。



港口改造过程中,

城市政府和规划建设者,

尊重了阿姆斯特丹历史文化和原有地理特征,

以传承运河房屋文化为目标,

同时倚重科技创新,

创造性地开发代表前沿技术的海上浮屋。



如今,

这一再开发,

已经成为「水上城市」未来居住的样板。






3「肌理约束」提效率





运河网络城市格局造就的狭窄街道,

限制了阿姆斯特丹的交通方式。

二战后,

阿姆斯特丹学习美国「以汽车为中心」的模式,

造成了快速机动化带来的一系列负面影响。


游船


于是1975年,

政府开始出台多项自行车推广政策及计划,

并辅助实行多项小汽车出行限制措施,

这也就成就了今天的「自行车之都」:

自行车为主要交通方式,

以河为脉络,

串联游船、巴士、有轨电车等,

多种环保的公共交通,

构建成一体化的绿色公共交通体系,

并向外延伸到阿姆斯特丹大都会区。


有轨电车


如今,

自行车为主的绿色交通体系,

已经成为阿姆斯特丹旅游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绿色之都」

也成为阿姆斯特丹新的城市名片之一。






4「历史制约」塑新貌





阿姆斯特丹老城区保留着传统的建筑风貌,

而运河沿岸新建设区域,

则不断通过现代设计展现城市的另一面。



例如,

东部港区的斯波伦堡和婆罗洲岛,

通过三座桥梁进行连接,

这三座桥梁在婆罗洲-斯波伦堡总体规划中,

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其中有两座红色桥梁从两侧进行连接,

这一极富创意的设计现已成为港区独特的风景。


巨蟒桥


蜿蜒的巨蟒桥建于2010年,

设计别具一格,

造型感十足,

是阿姆斯特丹最现代的桥梁之一,

在全球范围拥有极高的知名度。





「我是阿姆斯特丹人」



2004年阿姆斯特丹发起了:

「我是阿姆斯特丹人」战略品牌传播活动,

发掘城市建立在创新、

创意和商业精神之上的核心价值,

塑造和传播了

更具现代性和亲和力的城市新形象。





1/6图片工作室出品
推荐阅读




世界著名城市运河


03.北海道华尔街:小樽运河

02.最美星巴克的浮动城堡:富岩运河

01.「好色」的葡萄牙威尼斯:阿威罗

00.基建狂魔的历史传承


专题系列

世界最美城市河岸

世界著名城市科创区

世界著名小街

美丽乡村


打卡系列

京东网红——大厂影视小镇

情人节撒狗粮的5种花样

南怡岛之「冬日恋歌」,丈量队陪你过情人节

「战疫情」!丈量队给你补过元宵节

历史也酷炫:圣安东尼奥光影秀


华高名词系列

山谷风廊

温哥华主义

有机更新

共享街道

产业社交


摄影小白ins秘笈

如何制造网红

如何拍高层地标

如何拍大道

如何拍小街

如何拍鸟瞰



我们尊重原创,也注重分享。图片影像版权归1/6图片工作室所有,引用请注明出处。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